7月9日,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中国包装饮用水高质量发展大会于福建南平举行。本次大会以“全链提质 赋能水+”为主题,聚焦资源管理新政策、绿色发展新路径、产品技术新成果这三大核心议题,共同探究包装饮用水行业在法规标准升级、绿色转型加速、市场需求迭代这三重考验下的发展途径。会议举办地福建省南平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其丰沛优的水资源、历史悠久的闽越文化和以水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战略,给参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敦盛,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二百余人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毅主持。
积极应对发展压力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包装饮用水作为饮料行业的核心品类,在饮料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于日常消费及关键时刻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然而,近年来该行业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具体表现为:行业竞争加剧、水资源保护压力增大、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更为严格、运营成本持续上升。张金泽理事长指出,面对这些压力,全行业需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 张金泽
张理事长进一步表示,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包装饮用水行业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深入认识并落实产业政策、坚持以创新驱动产品品质提升、大力强化绿色发展以及加强行业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共同推动包装饮用水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水生态文明 促进“水+产业”发展
南平市身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凭借充沛且优质的水资源,把水资源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速推进包装饮用水产业的发展,探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水产业发展路径。当前,已有多家包装饮用水领军企业相继在南平落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福建省南平市副市长魏敦盛
副市长魏敦盛在致辞中表示,南平将积极探寻“水+产业”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大力推动“一瓶水”等特色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南平将积极促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的殷切嘱托在南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压力与机遇并存:量质结合 聚焦新“蓝海”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包装饮用水分会、天然矿泉水分会秘书长张明,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包装饮用水行业的运行状况。他指出,2024年全国包装饮用水产量达9100万吨,尽管产量、营收和利润相较于2023年都有所增长,但在饮料总产量中的占比降至50%以下。2025年1~5月,产量及营收占比的表现均不理想,包装饮用水行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他同时表示,一方面,包装饮用水行业仍需坚持凭借规模化、集约化占据饮料市场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要进行提质升级,持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场景、开辟新渠道等,并提升品牌与产品定位,通过“量质结合”,推动包装饮用水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Worldpanel消费者指数业务群总监廖为新,从市场角度对包装水产品的下一个市场增长点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包装水市场表现平稳,但增长动力不足,满足健康诉求与开展场景营销成为包装饮用水市场突破困境的关键。在途场景、运动场景和娱乐场景等多元场景成为推动包装水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毅
资源管理新政策:节约集约 安全保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昌盛,对我国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现状予以介绍。昌盛研究员称,已公开征求意见的《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标准,旨在解决现行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三大标准体系衔接不畅的问题,统一饮用水水源的水质要求,同时为包装饮用水的水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孙美,对节约用水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梳理解读,并着重解读了包装饮用水企业最为关注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政策。她指出,水利部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并将其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饮料行业在开展取水定额标准制定、节水技术培训等多项工作的基础上,建议持续关注并推进落实节水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节水实践。
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作敏,对矿泉水绿色矿山建设与“三率”标准进行解读。她表示,标准对矿泉水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行业需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利用资源。新版《矿产资源法》新增“三率”要求,矿泉水“三率”标准未来也将进行升级。未来在政策与标准层面,将更有利于促进矿泉水企业集约利用资源。
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标委会塑料制品分委会副秘书长周迎鑫,介绍了饮用水塑料包装法规标准的现状及展望。她指出,食品接触塑料包装标准对于保障包装饮用水的食品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除现行标准外,下一步计划制定PET饮水桶、PET瓶坯等行业标准,以充分发挥标准对包装饮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绿色发展新路径:文化公益 降本增效
2014年,协会发起“水教育”公益项目,携手包装饮用水企业,借助科普课堂、工厂及水源地参观等形式,向青少年传播“知水、爱水、节水”理念。康师傅饮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公关经理吴怡佳分享了康师傅连续十一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水教育”进校园的情况。目前,康师傅已与七所学校建立示范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将水知识科普融入学校教育体系,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以水教育担当彰显品牌温度,为树立包装饮用水良好形象树立了典范。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博士乔璐结合实践案例,介绍了水足迹评价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她指出,水足迹评价作为一种环境影响评价工具,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企业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均有饮料企业开展相关研究与评价工作,未来我国水足迹的研究和应用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西得乐大中华区技术支持经理王新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介绍了包装饮用水企业降本增效的新技术及新应用。他表示,通过应用超级排气、后置把手、半标、拉伸膜等技术,可使包装饮用水企业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并减少塑料使用,实现降本增效。
雷茨智能装备(广东)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亮博介绍了永磁电机、磁悬浮与热泵等技术在包装饮用水企业中的应用,助力企业从供能、储能、用能和节能的全方位角度进行优化,实现全链条智能化、绿色化能源综合管理。
产品技术新成果:创新驱动 “水+”发展
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亚博士,为包装饮用水企业提供了“水+”创新解决方案。通过研发,攻克了速溶茶粉、瞬时释放、瓶盖适配等难题,达成了纯茶、咖啡与植物饮料借助扭瓶盖实现“现泡”的效果。经由对设备进行有限改造,在企业现有的包装饮用水生产线上即可开展“现泡”饮料的生产工作,推动包装饮用水达成“水+”目标。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陆健锋部长,介绍了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的充气包装饮用水产品及其制造装备的相关情况。据介绍,通过改造现有生产设备,或者选用吹贴灌旋一体机这两种不同的设备,均能够实现包装水“充气”升级。
深圳市久大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为刚,针对包装饮用水使用天然水源时面临的水质波动以及由此导致的水耗增加等问题,对保障天然水源安全的水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解析,为企业生产天然水源包装饮用水提供了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
科埃斯饮料机械(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陶平平,介绍了具备高垂直载压性能的超轻量化瓶型设计,以及高阻隔轻量PET瓶解决方案,为包装饮用水企业推出“水+”新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多选择。
大会还邀请了聚酯瓶片期货行业专家洪伟煌先生,介绍了包装饮用水行业如何合理运用瓶片期货工具,以应对新国际形势下PET价格波动的风险。
系列活动 精彩纷呈
中饮协包装饮用水分会和天然矿泉水分会副会长扩大会议、包装饮用水行业发展“大家谈”及新产品/新原料/新技术展示等活动同期举办。
在副会长扩大会议上,副会长单位围绕水资源与矿产资源法规标准动态、重点标准制修订、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新动向等议题开展了讨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岚研究员针对饮用水中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了技术解读。
在“大家谈”环节,来自包装饮用水设备企业、研发企业、生产企业及行业大数据分析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就包装饮用水行业的发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新产品/新原料/新技术展示环节,参会代表与20余家参展企业进行互动交流,深入了解包装饮用水产业链的最新技术研发成果与应用情况,为企业新品研发、技术改造换代等先行探路。
会议期间,主办方组织参会代表对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水资源点、三茶统筹馆和滨水茶香径等进行参观考察,使代表们对南平市丰富的水资源储量及发展“水+”产业的厚实基础有了直观且全面的认知。
代表们表示,参加此次大会一如既往的收获丰硕。大会与同期活动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已成为饮料行业首屈一指的互动交流平台,推动包装饮用水行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充分交流互通、融合发展,为包装饮用水乃至饮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饮协)